在“新基建”提速刺激下,“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3月5日,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健在某课程直播中透露,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超过25亿,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达到100万次。二级节点部署上线47个,覆盖20个行业,企业节点累计已接入1059家。
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信任管理,与工业互联网标识统一互通的身份识别,便捷接入的应用服务能力相耦合,势必将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
互链脉搏梳理了阿里、华为、万向、美的等在内的14家入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的企业,并对它们的项目平台进行归类整理。
超八成项目启动于2018年 布局聚焦在四大应用场景
当前,在工业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整个生产制造周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海量设备接入使得身份鉴定、设备管理等成为工业安全的隐患、多主体多环节的生产供应过程亟需提升信息共享和协同操作能力、服务型制造升级对生产要素的整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以及柔性监管需要更快速、更精确和更透明的数据采集。
而区块链技术借助机器共识、共享账本、智能合约及权限隐私等技术特征,不仅为解决工业安全隐患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还能结合其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帮助工业互联网提供合法合规、遵守企业间协定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合作的新型范式。
此外,由于其交易可溯源、难以篡改、不可抵赖等特性,区块链还可带来摩擦减少、成本降低的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并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商业活动的前提下方便监管部门实施“柔性”监管。
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项目的诞生都依托于政策催鼓。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在这一背景下,大量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项目应运而生。互链脉搏梳理的14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诞生于2018年,阿里、华为、万向、美的、海尔及三一重工等大型科技企业均积极展开布局。
区块链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其它应用不同,过程非常复杂,为了实现机器、车间、企业、人之间的可信互联,需要确保从设备端产生、边缘侧计算、数据连接、云端储存分析、设计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可信,从而触发上层的可信工业互联网应用、可信数据交换、合规监管等。
围绕工业应用的流程,“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结合衍生出了包括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可视化)、工业品运输监控、分布式生产、二手交易、融资租赁、工业品回收、数据共享、柔性监管等诸多应用场景。
尽管工业应用场景繁多且复杂,但互链脉搏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项目主要聚焦在供应链管理、产品溯源、供需撮合、工业安全等主要应用领域。
其中涉足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可视化场景的项目最多,占比接近四成。
比如阿里云IoT发布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华为云推出的FusionPlant平台、万向集团的运链盟-汽车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长荣股份与众享比特打造的“荣链”等都涉及供应链管理或可视化,借助区块链的透明性及智能合约集中式“大脑”协作性,提高工业生产过程效率。
在产品溯源方面,海尔衣联网联合海链区块链联合打造的生态宝APP,能够将产品的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全生命周期数据集中到区块链上,形成产品完整的溯源链路,并做到数据不可篡改,确保用户购买到的产品真实可靠。另外,中国移动、智链ChainNOVA联合打造的工业互联网数据连接测试床也能够实现工业生产、产品溯源等数据的安全共享、无法篡改。
而在供需撮合场景方面,青岛华制智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S2B2C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打通线上线下、使供给侧与需求侧更好平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另外,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也能够提供供需能力撮合模块和云端营销平台。
另外在工业安全领域,三一重工旗下树根互联推出的根云ROOT CLOUD平台能够为设备提供360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物联监控、设备协同、二手交易、设备保险等多个环节;而易保全打造的区块链电子数据保全系统在通过电子签约简化办事流程,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可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
除上述四大领域外,提升协作效率、工业品运输监控、数据共享、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及二手交易等也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项目涉及的应用场景。
不过,尽管绝大多数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项目早在2018年就已推出,但由于工业场景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产品研发迭代周期长、大系统项目实施难度大等,多数项目平台目前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状态,至今未出现“杀手级”应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速 催生历史机遇
但随着当前作为工业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及服务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落地生根加快,“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或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所谓的标识解析体系就是对机器和物品给予唯一的“身份证”,它能够为工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提供统一的身份标识和解析服务,能联通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支撑实现全产业链、全领域的广泛互联,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
根据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透露,截至目前,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已上线运行,实现互联互通;二级节点部署上线47个,覆盖20个行业;企业节点累计已接入1059家。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超过25亿,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达到100万次。
而在标识涉足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区块链技术都大有可为。
事实上,随着工业互联网连接规模变大,端对端发生的连接和交易也将更为频繁,这样就需要通过区块链将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数据上链,从而实现核心企业生态内共享、工业企业间互信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间价值共享。
此前,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甚至进一步提出,“工业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交易,用区块链技术把这种交易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在无中心状态下的多重安全机制,使得交易变得可信、不可抵赖。在工业生产节点上,应用区块链技术对于质量的管控,包括交易的资金流、物流等,都是十分可靠的。”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18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近7000亿元,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万亿级。
“中国信通院正在以承建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为基础,通过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构建国家战略性新型基础设施,并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在金健看来,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是发展趋势。
不难想象,一旦区块链作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逻辑成型,又一个万亿级市场即将浮现。
来源:互链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