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

来源:中工云网 发布日期:2018-01-11 点击:5082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80.78万。
  近年来,园区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握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保持健康持续较好发展。2016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1亿元,增长12%,税收占比达93.1%;进出口总额49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万元,增长8.1%;R&D投入占GDP比重达3.36%,万元GDP能耗为0.254吨标煤,人均GDP超4万美元,经济运行呈现主要指标增长平稳、转型升级质效提升、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的良好态势,综合发展指数、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指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近年来,园区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高端制造能级提升,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800个,实际利用外资294亿美元,其中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6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战略,2016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2%;加快推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华为企业业务总部暨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2016年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0亿元、380亿元和350亿元,增长24%、36%和25%;服务经济加速繁荣,累计集聚金融类机构超800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133家,集聚市级以上总部机构92家,税收“亿元楼”达23座,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加速形成,去年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8%。
  2.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8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引进“国家队”科研院所近10家、中外高等院校28所,累计拥有各类研发机构480个,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级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生物产业园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数分别达135人、164人,继续保持省市领先,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居全国开发区第一,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累计备案众创空间64家,其中13家列入“国字号”序列,孵化项目超千个,“金鸡湖创业长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苏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要素市场先后设立,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1200亿元;创新成果加速显现,去年园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4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9家,主板上市企业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3家。
  3. 持续繁荣宜居新城。始终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制定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金融商贸区、科教创新区、国际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加快建设,累计批建80米以上商务楼宇近90幢,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速集聚,诚品书店、新光天地、永旺梦乐城、久光百货等商贸载体更趋繁荣;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阳澄湖半岛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绿化覆盖率达45%,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4,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4. 深入推进开放创新。扎实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目前已形成48项改革创新举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等成果得到推广;获批开展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综保区赋予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启动,累计复制借鉴自贸区经验50余项;综合保税区贸易多元化试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等先行先试探索稳步推进,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运营良好,去年新批境外投资额增长163.6%,在物流通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中新合作持续深化,东吴证券新加坡子公司获新方资产管理牌照,苏州银行获银监会批准设立新加坡代表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霍尔果斯开发区、苏相合作区等项目有序推进,中新集团合肥北城项目签约启动,园区经验加快辐射。
  5.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突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八个一体化”工程稳步实施,动迁社区改造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动迁社区功能设施、居住环境显著提升;多措并举促进动迁居民持续增收,动迁居民稳定就业率超过98%;城乡社保实现全面并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教育一体化管理,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公共卫生中心相继建成启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成立苏州交响乐团,打造了环金鸡湖马拉松赛、双年展、文体节、帆船赛、金鸡湖艺术节等一批品牌活动,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建立了以邻里中心、社区工作站、民众联络所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深入推进,法治园区建设不断加强,文明城市创建保持领先,安全生产三年提升计划深入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公众安全感测评列全市第一,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6.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工程,全区建立基层党组织1962个,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1162个、组建率达到97%,涌现了玲珑湾社区党建、三星半导体外企党建、同程网民企党建、国际大厦楼宇党建等一批党建示范品牌;从严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正处职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机关干部基层蹲点调研、社情民意联系日等活动,为企业、群众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举措
  园区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以富民提升园区经验,持续深化中新合作内涵,扎实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努力走在“两聚一高”最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是努力在推动转型升级方面争当引领示范。坚持稳增长促转型并举,把招商亲商作为园区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挖掘用好土地空间资源,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培养扎根企业、做好企业服务。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推动制造优势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优势转变。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引领力的创新型增长点。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千亿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国内第一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布局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着力培育1~2家千亿级地标型龙头企业、3~4家500亿龙头型企业、5~6家百亿级规模型企业、50家十亿级创新型企业,实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
  二是努力在强化创新发展方面争当引领示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创新四问”,进一步明确创新风向标,扩大创新工作面,贯通创新价值链,优化创新生态圈,推进实施创新产业引领、原创成果转化、标志品牌创建、创新生态建设等四大工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力争到“十三五”末R&D投入占GDP比重达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各类科技企业超1万家,本科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达30%,集聚硕士以上人才5万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超200人。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和投融资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集聚金融类机构超千家,私募投资基金类企业超7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2500亿元,挂牌企业数量超300家。
  三是努力在丰富功能内涵方面争当引领示范。营造更加宜居环境,推进多规融合、产城融合、建管融合,优化中央商务、科教创新、高端制造、国际物流、总部经济、旅游度假等板块功能布局,着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管理高效、竞相发展”的格局。全力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切实增进群众生态福祉。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构建富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大对园区居民再就业和新生代动迁居民帮扶力度,统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具有园区特色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四是努力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争当引领示范。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把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落准落细落实,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系统叠加复制自贸区成功经验,加强服务贸易、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先行先试突破力度,推动中新合作向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跨境投资等领域拓展,进一步放大改革效应,释放改革红利。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区域一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力度,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资源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五是努力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争当引领示范。深刻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推动园区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正处职干部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社情民意联系日等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相关规定,毫不松劲、锲而不舍地查纠“四风”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凡腐必反、有贪必肃,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大力弘扬园区经验、园区精神,建立完善履职保护、绩效考核、创新激励、责任追究“四项机制”,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